當地溫達到15℃時,蘆筍開始出土。每天適時采收,在嫩莖長到25-28cm時及時采收,具體采收長度要按收購要求。采收時筍尖包裹緊密,基部不留茬,嫩莖細弱、彎曲、畸形的嫩莖也要及時剔除采掉,如遇散頭可降低采筍長度。蘆筍生長很快,在溫度高時可早晚各采收一次。
一、 采收期的水分管理
采筍前期已經對干旱筍田澆水,蘆筍采收初期不需補水。有些地區春季干旱無雨,蘆筍通過一個階段的采收,土壤墑情水分不足,嚴重影響蘆筍的產量和品質,適時根據土壤濕度補充水分。
二、采收期間的蟲害管理
1.地下害蟲:蘆筍采收到了5-6月份是地下害蟲危害蘆筍嫩莖和新留母莖的高峰期,常常是嫩莖畸形,造成產量質量損失,還會咬斷新留母莖,造成缺苗斷壟。危害蘆筍地下害蟲主要是:金針蟲幼蟲、蠐螬、地老虎幼蟲。為防止危害,白蘆筍在采筍后期,每畝增施3%辛硫磷顆粒劑3公斤。綠蘆筍用50%辛硫磷乳劑300倍液灌根。也可采用菜葉、麥麩拌上農藥順壟撒于地表進行誘殺。
2.地上害蟲:春季采筍期間容易發生的蟲害有:十四點負泥蟲、蚜蟲和薊馬。負泥蟲啃食筍尖,造成品質下降,可結合人工捕捉、拌藥誘餌撒壟及安裝誘蟲燈誘殺。蚜蟲也是危害筍尖、嫩莖、莖葉的重點害蟲,造成品質下降,生長點破壞,植株矮小不長等。發現后及時噴灑藥物防治,選用農藥凡是蔬菜上禁止使用的殺蟲劑同樣不可在蘆筍采筍期使用。同樣這個時期也是薊馬危害期,發生薊馬危害嫩莖形成斑點,蘆筍品質下降失去商品性。破壞植株生長點,使植株矮化不長,形成叢狀,對蘆筍影響很大。防治可用10%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克/畝、25%噻蟲嗪水分散粒劑4克/畝、25%噻嗪酮可濕性粉劑40克/畝。
三、采收期間的肥料施用
采筍初期已施入萌芽肥,在出筍期間可不施肥,但到了停采施肥又有點晚,化肥有一定的釋放期,所以春季第一次施肥應該在蘆筍停采前15天,以氮鉀肥為主。停采前土壤施肥對蘆筍恢復生長、增加光和面積具有決定性作用。因此要抓住有利時機,在蘆筍壟旁開溝施肥,施肥量占全年的25%-30%。
四、停采后筍田雜草控制
除草通是停采留母莖期蘆筍田較為理想的新型除草劑,在使用上要特別注意,必須在土壤處于比較濕潤的情況下施藥。在田間草還沒長出來,或剛剛出土不足兩葉期時使用,草已長大,超過兩葉一心,藥效不好,畝用130-160毫升。